揭開心靈的面紗信仰與行為的相遇。
假如人違背了神,可以通過禁食、禱告和慈善的行為在贖罪日<Yom Kippur >尋求神的寬恕;假如人與人之間有了冒犯和衝突,無需在贖罪日尋求神的寬恕,而首先需要尋求受害者的原諒和寬恕。
我們的行為,反映了我們真實的信仰。
我們對神的信仰似乎屬於人與神之間的緯度,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似乎屬於另外一個緯度。
這樣的理解全然錯誤!
律法書中有著名的教導要愛你的鄰舍如愛自己,因為我是神<Shemot:19:18>。這句話顯明了兩個緯度之間的本質聯繫,而且不僅僅是“聯繫”,從本質上而言,這是同一個緯度!
假如一個人對他人沒有良好的道德行為,他會相信我們同為神的創造嗎?
人的行為反映了他的靈魂並揭示了他的信仰。律法書為什麼教導我們,要愛鄰舍如愛自己?緊接著這句話的,就是“我是神”。這就是原因!因為誡命來自於神!!因為神創造我,給我生命;神也創造我的鄰舍,並給他生命。
當我們具有這樣的意識時,我們待他人的行為也就自然而然地合乎律法的教導公義、道德和良善。
【這就是信仰與行為之間的神聖交互作用】
短摘要
在贖罪日期間,我們可以通過禁食、禱告和慈善的行為,尋求神的寬恕,但是,我們對他人的行為,才是衡量我們信仰的真正標準。
長摘要
贖罪日為我們在神面前的過犯和罪尋求救贖。但因為冒犯他人、尋求他人的原諒,則需要做的更多。對神的信仰,將我們垂直地聯繫在一起,但是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和方式,定義了我們橫向的聯繫。
律法書非常重要的教導就是愛你的鄰舍如愛自己,因為我是神。這一教導將兩個不同的緯度相互交織在一起。
要真正地堅信獨一的造物主真神,就要在我們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中體現出公義、道德和良善,因為“我是神”。誡命要求我們不僅要愛神,也要愛我們周圍的人。這種一致性將我們的信仰和行為聯繫起來,使我們行出真正的公義、道德和良善。